什么是作业疗法
定义: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者以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病、伤、残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以增强其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恢复或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达到最大的生活自理、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康复治疗方法。
什么是儿童作业疗法
通过专门的训练、游戏、文娱活动、集体活动等,促进其感觉运动技巧的发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治疗中,应当充分发挥父母的作用,以使用玩具游戏作为治疗手段,重视应用各种矫形及辅助器械,使其获得一定程度的适应和独立性。
治疗目的
(一)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获得成就感、调节情绪和发展兴趣等
(二)克服功能障碍
增强运动功能,为获得游戏、学习及独立生活动能力创造条件
(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翻身、坐起、穿衣、进食、洗浴、修饰、转移、行走、入厕等
儿童作业治疗的对象
(一)运动障碍
运动发育里程碑落后;姿势运动模式异常;肌力、肌张力发育异常;反射(发育)异常;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功能异常;日常生活运动障碍等
(二)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会交往和交流缺陷;限制性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可伴有感觉、认知功能障碍等
(三)智力障碍
发育时期内(<18岁)发病;智力功能低于同龄水平(IQ<2个标准);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等
(四)学习障碍
阅读障碍;数学计算障碍;书写表达障碍;其他障碍等
(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水平过高;无明确目的性的多动症状;冲动任性;缺乏自控能力等
(六)其他障碍
视听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重症身心障碍等
评估及治疗
(一)评估
上肢功能及技能评定
1.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肌耐力、粗大运动功能(大肌肉的协调、控制运动)
2.双手配合运用及手眼协调能力(协调性、灵活性)
3.文具及用品的操作能力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理活动能力、功能性活动、家务活动评定)
5.执笔写画能力(感知觉、认知功能、心理行为)
(二)治疗
姿势控制、精细运动功能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书写前准备和书写技巧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作业疗法活动特点
针对性: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科学性:在活动分析和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趣味性:符合患者的兴趣及需求易被其接受
主动性:患者的主动参与,从中得到满足
调节性:根据患者的年龄、功能情况开展作业治疗
儿保科:029-33675489
地点:市妇幼保健院东院二楼儿保科
来源:儿保部
撰稿:于
娟